深宫曲
- 资讯
- 2025-05-09 12:05:29
- 3
大家好 ,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,包括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,因此呢 ,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,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!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,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,谢谢~
本文目录
一 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什么
1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、实践性课程。
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 ,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,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,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,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,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。
2 、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,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,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,提高思想文化修养,促进自身精神成长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,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。
3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,必须面向全体学生,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。
4、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,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,培养语感,发展思维,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 ,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,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、阅读能力 、写作能力、口语交际能力,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。
5、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 ,促进学生和谐发展,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,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。
6 、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,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,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;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,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。
7 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。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 ,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,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,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。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 ,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。
二、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性质
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标准包括课程性质如下:
(一)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,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(目标)
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。
1.素养目标: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,以识字与写字、阅读与鉴赏 、表达与交流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 ,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;
体现“育分——育人”的转变,以文化人,润物无声。
深宫曲2、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。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,也
3 、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。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,决定了它在九年义
4、(一)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。
5、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 ,必须面向全体学生,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。语文
6、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,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 ,丰富
7 、语言的积累,培养语感,发展思维 ,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、阅读能力、
8 、写作能力、口语交际能力。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,使他们逐
9、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,促进德 、智、体、美的和谐发展。
10 、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,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
11、往是多元的 。因此 ,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,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,同时也应
12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。
13 、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,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,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
14、径也应是语文实践,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。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 ,学习
15、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,无时不有。因而,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,在大
16、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。
17 、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、阅读、写作 、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
18、展等方面的影响,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。
19、(三)积极倡导自主 、合作、探究的学习方式。
20、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。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,关注学
21 、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,爱护学生的好奇心、求知欲,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
22、和进取精神,倡导自主 、合作、探究的学习方式。教学内容的确定,教学方法的选择 ,评
23、价方法的选择,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。
END,本文到此结束 ,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,还望关注本站哦!
2.基础性:面向全体学生 ,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,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成果,提升思想文化修养 ,建立文化自信,德智体美劳的得到全面发展 。(全体学生发展的基础;每个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)
(二)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,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(结构)
1.发展性:课程结构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 ,以生活为基础,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,以学习主题为引领,以学习任务为载体 ,整合学习内容、情境 、方法和资源等要素,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。
2.阶段性:学习任务群的安排注重整体规划,根据学段特征 ,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,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。
(三)突出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和典范性,加强课程内容整合(内容)
1.时代性: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突出内容的时代性 ,充分吸收语言、文学研究新成果,关注数字时代语言生活的新发展,体现学习资源的新变化 。
2.典范性(未变的):强调内容的典范性 ,精选文质兼美的作品,重视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,重视价值取向 ,突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、革命文化 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。
3.内容整合: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、与其他学科的联系,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,促进知识与能力、过程与方法 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。根据“六三 ”学制和“五四”学制各自特点,合理组织与安排课程内容 。
(四)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 ,促进学习方式变革(实施)
1.情境性: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,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,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,激发学生的好奇心、想象力、求知欲,促进学生自主 、合作、探究学习;
2.实践性:引导学生注重积累,勤于思考 ,乐于实践,勇于探索,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;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,鼓励自主阅读、自由表达;
3.学习方式:倡导少做题 、多读书、好读书、读好书、读整本书,注重阅读引导,培养读书兴趣 ,提高读书品位(减负与读书);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作用,拓展语文学习空间,提高语文学习能力。(信息时代学习方式的变化)
三 、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什么
1、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,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