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给各位分享梅江区教育局的知识,其中也会对新会区教育局公示进行解释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 ,别忘了关注本站,现在开始吧!
本文目录
1、梅州市教育局电话号码是多少:0753-2180886。梅州市教育局性质属于政府工作部门,地址为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教育路5号 。
2 、内设机构有:办公室、人事科、基础教育科 、计划财务科、督导室(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)、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科 、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科、德育与学校安全管理科。下属单位有:市教育考试院、市教师发展中心 、市学生助学工作管理中心。
3、梅州市教育局在2019年10月 ,入选2019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“满天星”训练营名单 。
梅州市教育局电话是0753-2180886。
梅州,广东省省辖地级市,位于广东省东北部 ,地处闽 、粤、赣三省交界处,东部与福建省龙岩市和漳州市接壤,南部与潮州市、揭阳市、汕尾市毗邻 ,西部与河源市接壤,北部与江西省赣州市相连。
梅州是粤闽赣边区域性中心城市,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 、广东文化旅游特色区、也是广东省的重要电力基地之一 。梅州地势北高南低 ,兼有台地、丘陵 、山地、阶地和平原五大类地貌类型,面积15876.06平方公里,下辖梅江区、梅县区 、兴宁市、大埔县、丰顺县 、五华县、平远县、蕉岭县2区1市5县,2015年末户籍人口为543.79万人。同时也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 ,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达700多万。也是港澳台同胞的重要祖籍地之一,而台湾500万客家人中,就有180万祖籍在梅州 。2013年10月13日 ,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,中国国内唯一的移民纪念项目——中国(梅州)移民纪念广场在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正式落成。同时,世界客侨移民展览馆也开馆迎客。
梅州是客家人比较集中的聚居地之一 ,被誉为“世界客都”,同时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、国家园林城市、国家卫生城市、全国双拥模范城、中国自驾游最佳目的地 、中国十大最具安全感城市、中国十佳绿色环保标志城市、广东首个宜居城乡示范城市 。
梅江区位于广东省东北部。总面积323平方千米。2005年末总人口30.7万人 ,其中城市人口23.7万人,农村人口7万多人。常住外来人口4万多人 。梅江区常年在外地工作的干部和科技人员有10多万人,旅居海外侨胞20多万人 ,分布于4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区政府驻地:梅州市梅江区仲元东路51号。邮编:514000 。代码:441402。区号:0753。拼音:MeijiangQu 。
梅江区成立于1988年3月,梅江区是广东省梅州市委、市政府所在地,梅州市政治、经济 、文化、交通中心。下辖东山、城西 、江南、五洲、金山5个市区街道办事处及市郊东郊 、西郊、长沙、城北、三角5个镇,共有60个村民委员会和50个居民委员会。
梅江区是在1988年1月实行市管县体制后 ,于同年3月成立的梅州市直辖县级区 。是梅州市委 、市政府所在地,是全市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和交通中心。下辖长沙 、三角和城北3个镇及金山、西郊和江南3个街道工作委员会,共54个村民委员会和3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。总面积298.4平方公里 。
梅江区是“文化之乡 ”、“华侨之乡” 、“足球之乡”的中心地带 ,被誉为“客家之都 ”。1997年在全市率先实现农村小康达标。2001年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初级卫生保健达标。辖区内有梅州商业学校等中专学校和嘉应学院本科院校,区属中小学校68间 。1990年在全市率先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达标。全辖区每10万人口中,拥有大学文化程度、高中(或中专)文化程度、初中文化程度的人数均为全市之首。梅江区有20多万海外华侨 ,分布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 。他们一贯热爱祖国 、情系桑梓,关心支持家乡经济建设,热心社会公益事业 ,慷慨解囊。至2001年底,华侨及港澳台同胞捐资兴办文教、卫生和社会各项公共事业累计达1.43亿元。
梅江区地处粤东山区,位于北纬24度 ,东经116度附近 。交通便利,辖区内有梅县机场,直飞广州、香港等地;205 、206国道、广梅汕铁路和梅坎铁路连结成沟通闽、粤、赣的交通网络;水泥道路纵横交错,四通八达 ,实现村村通四级公路,其中65%的村实现水泥硬底化,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74.2公里。通讯发达 ,实现村村通程控电话,可直拔国内国际长途;市区图文传真 、宽带传送方便快捷;中国移动、中国联通信号覆盖全辖区。
矿产资源丰富,主要有煤炭、石灰石 、铅锌矿、钨矿和花岗岩等 。境内名胜古迹众多 ,有建筑独特的黄遵宪故居和客家围龙屋,有泮坑旅游度假村和千佛塔景区和休闲锻炼的好场所百岁山。
(一)城郊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平稳发展。据预测:2004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7008亩,总产15928吨 ,同比分别增长22.7%和26.7%;蔬菜播种面积42502亩,总产78811吨,同比分别减6%和9.6%;全年水果种植面积21126亩 ,同比增7%,总产14406吨,同比减11.5%;三鸟全年饲养量可达351.1万只,其0栏量可达295.6万只 ,同比分别减少13%和8.9%;生猪全年饲养量可达156788头,其0栏量可达113167头,同比分别增长5%和6% 。花卉发展面积与上年同比增长12.7%。
(二)农业、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。2004年全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到64093亩 ,其中优质经济作物面积占94%,粮食作物面积达27755亩,其中优质粮食作物面积占93%。粮经比例为3.1∶ 6.9 。农村经济结构第一 、二、三产业收入比重为18.5%、43.5% 、38%。农村劳动力结构第一产业劳动力人口19307人 ,第二产业劳动力人口11055人,第三产业劳动力人口18010人,分别占全区农业人口劳动力的40%、23%和37%。
(三)农村经济总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稳定增长,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 。据预测全区农村经济总收入可达17.5995亿元 ,同比增长5%。其中第一产业收入可达32576万元,第二产业收入可达76521万元,第三产业收入可达66898万元 ,同比别增长2%、4.5%和7.7%。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4623元,同比上年增长2% 。在农村经济和农民人均收入稳定增长的同时,今年继续减轻农民负担42万元,减免贫困学生书杂费6.5万元。
(四)农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健全。一是建立和健全了区 、镇(办)、村三级农业技术、信息服务网络,并在原有服务网络的基础上 ,新设立了由农业部统一组织的“农村供求信息全国联播系统”县级站点1个,县级以下站点10个,现正在申报加入“农村供求信息全国联播系统”会员组织 ,已培训农情信息员43名 。二是建立了农业水果协会、花卉协会 、养猪协会、农经学会等各业协会组织。三是不断完善农业技术信息服务,全年共开展了水果优化栽培、东槐杨梅栽培 、茶叶栽培等技术讲座28期,培训人次达1400人次 ,印发各类专题农业技术资料14期4000多份;开展咨询推广现场会3期,咨询人次达1000多人次。
(五)农产品加工业有新发展 。全区现有农产品加工大小企业403户,年加工各类农产品量达40000多吨 ,年加工产值达35000多万元,其中年加工产值达3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6个,解决就业人数2800人。加工项目有米面制品加工、肉类制品加工、豆类制品加工等。比较有规模的有乐百家食品(梅州)有限公司 、梅州东丽达贸易有限公司食品厂、梅州市西郊黄塘食品厂、梅州汇丰食品有限公司 、梅州市振城有限公司、梅州市南洋思乡食品有限公司等。
(六)品牌认证工作得到发展 。到目前为止 ,我区农产品共有2类3个获得省级品牌认证,分别是:梅江区城北新华侨谊实业发展公司的优质金柚“中华名优水果 ”认证,城北干才水库、长沙小密水库网箱养鱼无公害养殖认证;2类4个获得国家级品牌认证,分别是:城北荣盛蔬菜基地无公害蔬菜种植认证 ,三角华兴种养场奶牛养殖无公害认证,梅州市梅江兄弟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、西郊黄塘食品厂的瘦肉型猪养殖无公害养殖认证。
(七)农产品质量建设有新进展。一是抓好生产源头管理 。全区建立起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80亩,实施标准化生产示范80亩 ,推广水果套袋技术6000多亩,实施优化栽培技术14000多亩;二是抓好农产品的检测检疫。我区通过做好细致的服务工作,已在喜多多超市、太平洋超市建立了农产品检测点 ,同时在东厢批发市场建立区农产品质量检测站;三是抓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。今年共推广无害化生物农药1500多斤 。
(八)农业执法措施有力。一是严把禽畜动物上市安全质量检测检疫关。全年全区共扑杀病猪306头,扑杀病鸡鸭104只,病畜、病禽扑杀率达100% ,强制免疫禽类35万只,畜类6.5万头,强制免疫率达95% 。特别是今年2月份在城北三村、塔下发现鸡鸭异常死亡现象的查处工作 ,我局有关职能部门全力配合,迅速做出应急预案,出动全体执法人员,并抽调50多人 ,深入该地做好隔离- 、消毒、扑杀、强制免疫等工作,使该地鸡鸭异常死亡得到有效控制,确保了城区畜禽肉类产品安全;二是依法整顿农资经营市场。按照统一部署 ,职能部门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,对本区所有经销化肥 、农药兽药、饲料等农业生产资料的门店重新进行了清查,并重新进行登记核发有关经营许可证书 ,进一步规范了农资经营市场,净化了农业生产环境,确保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。
(九)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 。我区通过建设农产品基地、建设农产品流通市场等培育方式 ,有力地促进农业产业化有发展,全区建立各类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57个。其中金柚基地12个,脐橙基地2个 ,甜枣基地2个,油茶基地2个,百亩连片蔬菜基地12个,百亩连片花卉基地3个 ,生猪生产基地15个,其中瘦肉型良种猪繁育基地5个 、年饲养瘦肉型商品猪5000头以上基地5个、年饲养瘦肉型猪万头以上基地5个,年饲养优质鸡5万只以上基地9个;建立农业综合市场19个 ,面积19061平方米,其中三鸟、花卉 、水果专业批发市场6个;成立专业协会组织 5个,其中水果协会流通组织1个 ,会员98人,养猪协会流通组织1个,会员63人 ,花卉协会流通组织1个,会员50人,蔬菜协会组织1个 ,会员61人,此外还有农经学会等;全区订单农业生产基地1个,面积200亩;直供超市农产品生产基地2个,面积200亩。通过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 ,促进了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,到目前为止,获市政府授牌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的有3家 ,分别为市肉类联合加工厂、梅江区城北新华侨谊实业发展公司、梅江区金鑫养猪场。这3家农业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达3657万元,种植优质水果1600多亩,年可出栏瘦肉型猪20000多头 ,年加工生猪量达16多万头,企业带动农户3220户,户年均可从中增收848元 ,企业年可上缴税金546.6万元 。
(十)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。2004年改造中低产田3000亩,建设沼气池29座360平方米;全区村道水泥硬底化达65%;蓄水灌溉工程399个,其中水库25座 ,其中小一型水库5个,小二型水库20个,蓄水库容达2187.5万立方米;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90%-。
梅江区发挥优势做活“城”字文章“四业”齐进发展城市经济 。
梅江区充分发挥地处城区 、交通便利、人气旺盛、商贸活跃等优势,做好做活“城 ”字文章 ,积极引进、鼓励 、支持民营资本投资第三产业和城郊型农业等,大力发展城市经济,壮大县域经济。近年来 ,该区的商流业、餐饮业、城郊农业 、旅游业均取得了长足发展,促进了财政收入的有效增长。在该区新引进的 290个项目中,第三产业占六成以上 。
历史文化街区为了增强商品集散能力 ,梅江区近年来集中力量建设环市北路市场区,先后建成了运兴、太兴批发市场等大型综合批发市场 7个,各类专业市场一大批 ,其中仅汽车销售公司就有 30多家,使这一带成为梅州乃至闽、粤 、赣周边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中心和物流配送基地。该区还注重引导同类产品集中经营,成行成市 ,在赤岌岗、升华街、义化路和江南等地建设的摩托车 、廉价商品、服装、品牌专卖店 、电脑城等特色商品专业街销售旺畅。
梅江区发挥城郊优势,围绕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目标,重点建设生猪、蔬菜、花卉 、水果、水产五类优质农产品基地,大力培育扶持规模较大、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 。至去年底 ,该区已建成多个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,其中金柚基地 12个 、脐橙基地 2个、甜枣基地 2个、油茶基地 2个 、百亩连片蔬菜基地 12个、百亩连片花卉基地 3个(高档花卉基地面积达 1000多亩)、生猪生产基地 15个,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 5家。此外 ,该区的水产养殖业不断发展,目前有养殖面积近万亩,其中休闲垂钓成为该区渔业发展新亮点 ,已形成黄坑水库 、温坑水库、碧峰庵水库等连片观赏休闲垂钓渔业带,面积近 3000多亩。
旅游业加快发展,开展以“文明新韵”、“夕阳红热情广场”等为主要内容的“梅江与‘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'同行 ”系列活动 。大力推进江北孔庙公园建设,积极配合市委 、市政府搞好凌风路商业步行街、黄遵宪公园建设 ,理顺千佛塔风景区管理关系;推进泮坑、小密水库等旅游景点的开发;进一步改善旅游发展环境,促进旅游业发展。
2001年 5月市委、市政府调整区领导班子后,区新班子带领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高举-理论伟大旗帜 ,认真贯彻“-”重要思想,解放思想,开拓创新,面对现实 ,真抓实干,正视困难,迎难而上 ,确定了“以改革求生存 、上项目促发展,抓管理增效益”的发展思路,掀起了一场转变观念、改进作风、敢想敢闯 、真抓实干的思想解放热潮 ,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体制、加强管理、优化环境的改革措施,开创了一个以行政区建设推动老城改造,促进投资消费 ,带动各行业发展的经济工作新局面,全区上下形成了一个团结奋进 、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,各项改革全面推进 ,全区面貌焕然一新,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,效益显著提高。
2006年梅江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接近1.02亿元,突破了亿元大关。
据统计 ,2006年梅江区 GDP同比增长10.5%,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9012万元,同比增长25.9% ,比2003年增长72.2%(现价增幅),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0139万元,同比增长25% ,比2003年增长28.4% 。而该区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连年来也是增幅喜人,从2003年的5436万元,到2004年的6918万元 ,再到2005年的8326万元,连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势头,实现了“一年一台阶、三年一跨越”的目标。
南朝齐(公元479-502年) ,析海阳县置程乡县。南汉乾和三年(945年)于程乡设敬州,领程乡一县 。北宋开宝四年(971年)改称梅州。明代撤梅州复设程乡县。清雍正十一年(1733年)升为直隶嘉应州 。民国元年(1912年)撤州改设梅县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称梅县,1983年改设梅县市,1988年撤市分置梅县和梅州市梅江区。
1999年 ,梅江区辖5个街道、2个镇 、3个乡:金山街道、五洲街道、东山街道 、江南街道、城西街道、三角镇、长沙镇 、东郊乡、城北乡、西郊乡 。
2000年,梅江区辖5个街道 、5个镇。总人口313821人,各街道(镇)人口:东山街道 27471金山街道 18639城西街道 17109江南街道 72418五洲街道 21758东郊镇 34320西郊镇 23980三角镇 50564长沙镇 10320城北镇 37242(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;单位:人)
2002年 ,梅江区辖5个街道(城西五洲金山东山江南)、5个镇(长沙三角城北东郊西郊),60个村委会、55个居委会。
截至2003年5月16日,梅江区辖3个街道(金山江南西郊) 、3个镇(城北三角长沙) ,共有38个居委会、54个村委会,769个村民小组 。面积298.2平方公里,人口29万 ,其中城市人口25万。
2003年8月,梅江区调整行政区划:将东山街道办事处和东郊镇并入金山街道办事处,撤销城西街道办事处和西郊镇 ,设西郊街道办事处,将五洲街道办事处并入城北镇,镇、办事处由原来的10个减少为6个;村委会和社区由原来的116个撤并为92个。
截至2005年12月31日,梅江区辖3个街道(金山 、江南、西郊)、3个镇(长沙 、三角、城北)。
梅江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,年平均气温21℃,夏季长、冬季短、光照充足 、雨量充沛 。水资源充足,有大小型水库30多座 ,库容2187.5万立方米。辖区内的矿产资源有煤炭、石灰石、铅锌矿 、花岗石等,主要分布在城北和长沙。
梅河高速全区交通便利,通讯发达 。辖区内有梅县机场 ,205、206国道,梅汕、梅河高速公路与广梅汕铁路 、梅坎铁路,连结成沟通闽、粤、赣三省和周边地区的交通网 ,是泛珠三角区域联系闽 、粤、赣的枢纽中心。区内通讯发达,移动信号覆盖全辖区,现代化的通讯网、程控电话 、图文传真、无线电话和传呼可直接与国际国内各大城市传讯。
2021年3月 ,梅江区上榜2021中国特色美食百佳县市榜第62名 。
2019年3月,梅江区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(原中央苏区片区、海陆丰片区)。
好了,关于梅江区教育局和新会区教育局公示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,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!
上一篇:永恒天龙?永恒天龙sf官网
发表评论